近日,全国农技中心报道:2021年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压力将明显大于去年,发生面积将达4,000万亩次,其中长江以南发生面积约占80%。可以说,草地贪夜蛾已成为高度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害虫,对其防控已是我国作物保护领域相当长期的重要任务。这也就意味着,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杀虫剂产品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关注。
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结果,截至日前,登记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农药产品有5个,具体登记成分见下表。
登记证号 |
农药名称 |
剂型 |
总含量 |
登记证持有人 |
pd20084969 |
苏云金杆菌 |
可湿性粉剂 |
32000iu/毫克 |
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
pd20171744 |
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|
可分散油悬浮剂 |
80亿孢子/毫升 |
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|
pd20171726 |
苏云金杆菌g033a |
可湿性粉剂 |
32000iu/毫克 |
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
pd20150817 |
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|
悬浮剂 |
20亿pib/毫升 |
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
pd20190002 |
球孢白僵菌 |
可湿性粉剂 |
300亿孢子/克 |
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|
目前登记产品多为生物农药,但生物农药的效果不能完全达到防控目的,还需要化学农药杀虫组合辅助,以便优化防控方案。此次我们就介绍一款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杀虫剂组合: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虫苯甲酰胺。
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,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,击倒速度较快、击倒力较强,作用部位在神经系统,为神经毒剂,使昆虫过度兴奋、麻痹而死。氯虫苯甲酰胺为酰胺类新型内吸杀虫剂,作用于昆虫肌肉系统,以胃毒为主,兼具触杀作用,害虫摄入后数分钟内即停止取食,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,能够减少用药量、扩大杀虫谱,提高害虫致死速度,延长杀虫的持续时间,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,对作物安全、环境安全。
目前,已获得这两个有效成分混配产品登记的产品为:14%氯虫·高氯氟微囊悬浮-悬浮剂(9.3% 4.7%),登记企业为: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、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。据查询,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,两者杀虫增效的质量比范围为5︰1~1︰20,还可以制成可湿性粉剂、水分散粒剂、颗粒剂、悬乳剂、水乳剂、微乳剂等多种剂型。此外,氯虫苯甲酰胺专利保护期即将届满,势必会迎来登记热潮。
(1)本网旨在传播信息,促进交流,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,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(2)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
(3)“信息来源: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”为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。
(4)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凯发k8国际的版权属于原作者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